整理一下最近的思考:关于四大、财会与职业规划

在四大的第一个忙季开始了将近两个月,我算是认识到,税务也并不是必然比审计加班少的。工作日基本上十点半甚至十一点半之后才能走,同时工作强度不算小。当然,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HC(Human Capital,个人所得税分组)从我们公司税借走了四个小朋友,结果BTS的A1就只剩下我和另一个人,相当一部分A1要做的事都是我们两个负责,我想压力自然也是大一些的。好处就是这样成长更加快。

在正式入职前,我和许多即将或者想要进入四大税务部的同学一样,非常想知道税务跟审计的差别在哪里。除了几乎不出差外,大家还认为税务部门加班是比较少的。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税务部门确实比审计加班加得少。审计大概从12月份开始就要到客户处工作,出差与否视项目而定,也有同事入职以来基本没有出差过的。而这时审计的同事们就已经开始加班了,一直到三月底出审计报告。税务则是从年后开始进入忙季,至五月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
除此之外,税务与审计的工作模式也有所不同。审计的工作大家比较熟悉,多数时候是同时只做几个项目,并且是有先后顺序的,比较专注于一个事情。税务要求你能够”多开“,尤其是对于一个新人。从打电话到各种政府部门咨询到协助审计进行税务审阅,忙季时一天手上可能会有差不多十件甚至更多的事情要做,这些事情又是不同的人交待给你的,如何协调不同的人给的不同的工作,个人认为是相当有挑战性的。同事们都比较和善,能够理解一个新人在面对这么多事情时可能无法按时完成。但估计也只有新人可以享受这种优待了,等到你升了A2或者Senior,上面的人会对你有更高的期待。就好像前几天加班时和一位A2的同事聊,她就说有听到Senior跟一名A2说“都A2了,做事不能再这样了啊”。
大学的时候曾看过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时我还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工作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就是那些人的一员。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且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听从爸妈的”建议“进了一所挂重本名卖大专肉的大学里的一个自己根本没有兴趣也不了解的专业;二是在大学期间我虽然有跟着自己的兴趣修读了法学双学位,却根本没有想过以后自己的出路会是怎样的,只是默认了找工作就得找对口的。这两点共同造就了我对于现在这份职业的强烈不满。
其实我无所谓加班,年轻时不多干多学还想等老了再打算,那显然不可能。只是加班的价值在哪里,这是需要好好考虑的。我相信,如果一个人对他的工作有热情,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加班真的不算什么。四大的前三年,加班是不可免的,审计部门的经理更是在忙季带着整队人天天加班,何况小朋友。在我看来,为了自己所不热爱的职业加班,而且做的多是体力杂活,意义何在?如果说税务的工作有技术含量,基本上在于税法层面:明白人都知道,税务是一种必须时刻跟随法规走的职业。请注意,是跟着法规,而不是法律。法规,尤其是国家税务总局等行政管理类的部门所出具的法规,更新速度是比法律要快得多的。纵然经验是很重要,对于税务行业来说,更重要的是法规如何制定规则以及当地税局如何要求。例如,我昨天去了趟东莞国地税,准备为客户办理注销手续,税局前台所要求的材料却和我们之前在网上搜索和通过电话咨询的有不小的出入,这直接导致注销手续无法办理。
再说回职业规划吧。以前的我真是太不够aggressive了,大学四年自己用温水将自己煮得半死。”工作要找专业对口的“这句话放在当今的国内,可能会是一条害死人的准则。多数人报考专业和学校时并不是自己去思考过并且根据自身情况最终下决定的,父母和旁人的压力将很多人直接摁死在了起跑线上。结果我们走进大学,对本专业缺乏热情,只是草草应付考试了事,也没有在课余花时间精力去研究一门自己喜欢的东西,四年大好时光白白浪费。
诚然,有的人还是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份收入还算不错的工作,或者可以将不喜欢转化为喜欢,更幸运者发现自己想要的事业正是该工作。更多的人则是在蹉跎了四年甚至五六年时间后才真正看清楚自己的处境,这时年纪已经到了二十七、八岁,要再作出补救所要付出成的成本就非常巨大了。
在这一点上,虽然在我发现时已经耗费了近五年时间,并且我还得为转行付出一至两年的准备,但我还是颇感庆幸的。四大的高强度工作让我萌生了不一般的退意,认清了自己对这类工作到底有多少热情。如果我毕业时直接进了税务局或者到企业做财务,可能我走的决心不会那么大。知乎上有很多人说过,人生本来就已经很困难,又何必再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巴菲特也曾说过,年轻时不选择热爱的工作,就像是将性生活留到晚年来用一样。
现在对于未来的方向有三个考虑,分别是:

  • 嵌入式及“连接现实与虚拟”的开发
  • 律师
  • 心理咨询师

手上这份工作最多做三年,可以锻炼个人的职业素质,并且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咨询类项目,积累相关经验。但必须认识到,我的事业追求绝对不在纯粹的财会领域——没有热情、对会计的掌握也不比别人快。在这几个星期里,我看了很多关于职业规划和转行建议一类的文章,虽不能说那些东西全都适合我的情况,但也获得了不少思考。其中一张名为”企业家的幸福点“的欧氏图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简单来说就是找到自己想做的、去做自己擅长的、并且从中得到合适的报酬。不过除了这三点之外,还得考虑该职业的长远发展。
在思考过大概的路径之后,忽然便觉得少了些迷茫。我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工作时间,一切都还有可能。先写到这里,得赶紧调整心态,把当下的工作做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